首页

女王调教小刚

时间:2025-05-25 01:10:18 作者:【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浏览量:40960

这两天一条“编码鱼”火了

浙江台州一位网友求助

称自己在大陈岛钓到

一条“编码鱼”🐟️

好奇这条鱼能不能吃

↓↓↓

△ 网友@小羊驼钓到的“编码鱼”。

网友纷纷猜测

这该不会是一条“毕业论文”吧?

这条鱼到底什么来历?

“编码鱼”被认领

原来真有“身份”

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

被钓上来的是一条黑鲷鱼

背鳍末端处

挂着一个粉红色的标签

上面写着“浙海研C50”

△ 网友钓到“编码鱼”的浙江台州椒江区大陈岛。

于是有网友推测

这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项目

建议先找到“主人”

不久后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认证了这条鱼的“身份”

工作人员表示

这是增殖放流时投放的鱼苗

△ 增殖放流活动,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

网友钓到的这条黑鲷鱼

“是十月初才放流的

现在有好几个项目

大概放了几万尾”

“神秘”编码有何用途?

工作人员表示

在放流的鱼苗上进行标记

主要有这3个用途

↓↓↓

  了解生长情况:可以计算从放流到捕捞上来时,经过了多久时间,长了多少体重。

  监测洄游路线:比如说,是在舟山海域放流的,一段时间后可能在温州捕到了,就能说明它是往偏西南方向游动。

  统计回捕数量:了解有多少鱼被什么网具所捕捞,可以计算回捕率。

遇到“编码鱼”如何处置?

进行回捕统计时

需要借助公众的力量

才能了解更全面的信息

△ 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也曾进行条石鲷等增殖放流。

工作人员称

截至目前

已经接到了一两百个电话

提供捕捞信息

“大部分信息还是蛮可靠的”

同时表示

大家如果遇到“编码鱼”

可以这样做

↓↓↓

  通过标签上的电话联系科研机构。

  把鱼装进塑料袋,先冻在冰箱里,再用一张小纸条记下捕捞时间、地点和工具。

  后续会有工作人员上门领鱼,也会适当奖励,不让捕捞者吃亏。

最后提醒大家

不要为了奖励特意去捕捞

这样会失去研究价值

  (央视新闻综合自潮新闻、钱江晚报、美丽浙江、中国青年报等)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内蒙古乌兰毛都草原上村医“赛妈妈”的30年

活动现场,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布第三届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京津冀专项赛道及副中心专项赛道34部优秀融媒作品及“视听京津冀协同谱新篇”公益广告作品16部,面向社会推介京津冀视听走廊产业园区服务指南。来自北京、河北的影视制作机构面向社会各界推介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的影视剧本《三界碑》《缘起·未来之城》。京津冀之声以“融合传播助力协同发展”为题交流分享了成立三周年以来融媒创新的宝贵经验,卡酷少儿频道京津冀童谣征集融媒体行动正式启动,集中展示了三地广电大视听协同发展新进展、新成果、新方向。此外,爱奇艺还发布了“光影助力成长计划”在京津冀开展的系列公益活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向与会各方推介数字视听产业园区的建设进展及惠企政策。

探访沙漠绿洲上的“中国酸梅之乡”:深加工让伽师新梅走向更远市场

特奥多罗这一口吻与马科斯4月10日表示“对中菲之间围绕仁爱礁问题的‘君子协定’并不知情并感到‘震惊’”如出一辙。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发言人此前表示,在菲上届政府执政期间,中菲双方就仁爱礁局势管控商谈达成“君子协定”。“君子协定”目的是管控局势,维护和平,防止冲突,无关各自主权立场。“君子协定”不是秘密协定。直到2023年2月初,即菲本届政府上台后7个月,双方有关部门和机构一直都遵守这一协定,有效确保了仁爱礁局势和平稳定。

坚决斩断虚拟货币洗钱产业链

我想和你唱》节目中,#快手员工教苏醒跳云南打歌舞的这一幕,也在平台广泛传播下,登上快手热搜,被人连夸“快手员工太会玩了”“明星一看就好会跳”。

(两会声音)聚焦人体器官芯片研究 刘云委员建言锻造“科技利器”

全球文明倡议为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构建文明交流互鉴新模式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实践路径。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互联互通的架构,实施了众多务实合作项目,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国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多层次人文领域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建立多层次人文领域合作机制。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员:学习两会精神,融入共谱新篇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位工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要求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位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建立了我国学位制度,开启了教育法治建设进程,在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学位条例已不能满足实践需求,需要修改完善。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学位条例(修改)列入立法规划。教育部在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起草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送审稿)》,于2021年11月提请国务院审议。2023年6月,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草案,2023年7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后,教育部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学位法立法调研、征求意见和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2023年8月、202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学位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2024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同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